中醫最愛的九種養生食物
燕麥含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(葡萄糖聚合物,吃起來黏黏的膠狀物質)可增加膽固醇代謝,很適合高血脂的人。
◎貼心提醒: 燕麥屬於高纖食物,脹氣及對麩質過敏的人不適合吃。
三、黑芝麻 : 愛運動的中醫師董延齡,每天早晨必吃一碗黑芝麻麥片。黑芝麻在中醫裡有健腦烏髮的養血功效,很適合大量消耗體力的人。
現代科學證實,黑芝麻中含有9成不飽和脂肪酸及亞麻油酸,是很好的護心食物。其中芝麻素可預防皮膚癌、降低膽固醇,對肝臟及腦神經具有保健效果。但專家建議一定要咬破或碾碎吃,不然芝麻素無法被身體消化吸收。
◎貼心提醒: 黑芝麻在中醫裡屬發物,有些人吃了會產生疹子或引發舊疾,若有這類體質的人要忌口。
四、白木耳、蓮子 : 白木耳蓮子湯含大量膠質並可安定心神,有美白回春功效。白木耳含膠質、多醣體和果膠,可潤腸通便、降低膽固醇。
以中醫來說,白木耳有潤肺生津效果,可緩解秋天的燥咳,所以有「平民燕窩」之稱。
◎貼心提醒: 蓮子屬澱粉類,糖尿病患者要適量攝取。另外,脹氣、大便乾的人,也不要吃太多。
五、空心菜 : 中醫認為空心菜清熱解毒、潤腸通便,如同天然保護罩,可防止夏天的細菌病毒入侵體內。
以營養學角度來看,空心菜可健胃整腸。空心菜的鹼性會降低腸內酸度,幫助好菌生長;空心菜含大量纖維質(每百公克有0.8公克),可降低膽固醇,且含鐵量比紅鳳菜和高麗菜高。
◎貼心提醒: ◎空心菜性味偏寒,體虛者不適合多吃。 ◎纖維含量高,剛開完刀或剛排氣的人,不適合吃。 ◎空心菜會影響中藥補養藥物,如黃耆、人參、當歸、川芎、何首烏的效果,如服用以上中藥,宜錯開2∼3小時後再吃空心菜。
六、白蘿蔔 : 美國人說:「一天一顆蘋果,醫生遠離我。」中國人則靠冬天的白蘿蔔強身保健,俗諺:「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勞醫生開藥方。」
白蘿蔔具多種養生價值。不但屬於抗癌明星十字花科類,且維生素C豐富,是蘋果和梨子的10倍。
以中醫而言,白蘿蔔生食可止渴、清熱,並促進腸胃蠕動、幫助消化,有「小人參」美稱。
營養師許雲卿舉例說,日本人在便當中加入黃蘿蔔、廣東人在三寶飯中加入醃蘿蔔,都有幫助消化的效用。
白蘿蔔熟食則利尿消腫脹,並可幫助排便。
◎貼心提醒: ◎吃中藥可以吃白蘿蔔,但服用補氣的人參和高麗參時,要避開白蘿蔔,以免補氣效果減半。 ◎因白蘿蔔較寒,胃潰瘍、先兆性流產和經期不順的人,勿過量生食白蘿蔔。
七、甘蔗 : 甘蔗味甘平,具有解熱、利尿和滋養功效,生飲甘蔗汁可清熱助消化,凡是口乾舌躁、反胃嘔吐、消化不良和發熱退燒皆可使用。烤過的甘蔗打汁,則有補脾益氣、滋養保健功效。
烤甘蔗汁不但可用來治療咳嗽,以營養學來看,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,可直接化為能量來源,適合消化功能差、需要迅速補充能量的人。
◎貼心提醒: ◎甘蔗糖分高,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痰,痰多的人不適合生飲甘蔗汁。
八、米: 中醫認為白米可以「強身好氣色」,以現代科學來看,米飯含有足夠的醣類和蛋白質,能夠提供能量來源,且蛋白質吸收率是所有穀類中最高的。
白米中並有其他多種營養素,如維生素、礦物質及鐵等,「只吃白米仍可維持基本營養需求,所以成為中國主食,」營養師許雲卿強調。
尤其白米和黃豆一起煮成黃豆飯,兩者營養素互補,可提供豐富的離胺酸,幫助傷口修復,很適合病後復原的人食用。
◎貼心提醒: 白米屬於澱粉類,建議糖尿病患者要按照份量吃,一餐一碗白飯為宜。若有其他五穀雜糧搭配,如地瓜或馬鈴薯,米飯分量要再減少。
九、魚 : 魚類蛋白質利用率高、消化率達九成,容易消化吸收,適合老人、小孩或腸胃剛恢復的人。
經常為中醫發聲的巫水生喜歡吃魚,他會選擇藥物殘留較少的深海魚,以清蒸或煮來烹調。
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發現,魚類經過烘烤和水煮,能提升Omega-3脂肪酸效益;搭配低鈉醬油和豆腐,更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。
◎貼心提醒: 魚類雖含有優質脂肪酸,但中醫認為,海鮮容易引起過敏,仍要適量攝取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|